亚博安卓-亚博竞彩下载 > 节日知识 >

2024年春节是哪一天【2月10日】-亚博安卓

| 梓炫

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,是一年之岁首、传统意义上的年节。俗称新春、新年、新岁、岁旦、年禧、大年等,口头上又称度岁、庆岁、过年、过大年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4年春节是哪一天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
2024年春节是哪一天

2024年春节是哪一天

2024年春节是2月10日,农历正月初一,星期六。这一天是农历2024年新年的第一天,即大年初一。

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有意义的传统大节,历史悠久,古已有之。是从上古时代,人们会在新年岁首进行祈年祭祀演变而来。

春节除夕的区别

1、日期不同,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,春节是指新年第一天;

2、节日起源不同,除夕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、祭祀祖先风俗,春节是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。

3、叫法不同,除夕叫“年三十”,“岁除”,春节称为新年、大年、新岁,但口头上又称度岁、庆新岁、过年。

大年初一要干什么

老话说“正月忌头,腊月忌尾”,大年初一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,是年、月、日三者的开始,这一天的禁忌特别多,其中之一就是不能“睡懒觉”。

祖宗有大智慧,过年是很讲究的,过好了,这一年很顺当,过不好这一年晦气,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年初一为什么要早起?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,老话说“大年初一五更起,大年初二日头红”,大年初一早起是表达辞旧迎新,预兆美好生活的日子,这一天以早为贵,不允许睡懒觉。

其次,大年初一要放开门炮(放鞭炮要起早,不能落人家后面),放开门炮的目的之一就是迎接财神和喜神,如果这天睡懒觉,那么财运和福运就会溜走;再次,俗话说“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,早起的鸟儿有虫吃”,人勤春早,大年初一早起预示着接下来的一年都会努努力力、勤勤恳恳,早起是朝气蓬勃的象征,一年总要有一个好开端。

最后,大年初一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拜年,拜年都在大年初一的早晨,晚辈起床后要向长辈拜年(说吉祥话),而长辈会将提前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。而拜年的时间越早越好,这样不仅显得心诚,而且还能带来福运和财运。如果这一天睡懒觉,假如别人来你家拜年,这样会让别人看不起,是不礼貌的表现。

春节的习俗

春节的习俗在汉代基本定型,现在我们过年的许多习俗,大都可追溯到汉代。如贴门神的习俗,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,当然当时的门神不是现在的印刷品,而是用桃木刻成的。没钱的人家就用两块桃木板,上面写上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两位门神的名字,挂在门上,鬼就不敢来了。古人认为桃木是有神性的,能避邪。以前的门都是两扇,对开的,一面挂一块,现在的单扇门就没办法挂了。这也许是现在很少挂门神的原因之一。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信仰的淡化。

新年的习俗一直在变化,背后好像一直有一个东西在影响着它,这个核心的东西或是精神是什么。

春节作为一种节日,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:一是庆丰收,二是祭祖,三是驱鬼。这是春节的灵魂,到现在也没有太大的变化。只是有些东西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罢了。我以为春节民俗事项,主要是围绕着它的这三个功能进行的。

一种民俗为何能传承千年而不衰。这就是信仰的力量。行为是由需要决定的。在古人看来,丰收是老天赐予的,丰收后他们自然要感谢上天,感谢祖先,有了这种需求,新年的习俗就能得到传承。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,至多它只是一种文化动物,但很多事情的发生谁也说不清,于是便想到了鬼,怕它,就要赶走它,于是出现了种种驱鬼仪式。现在人们不再信鬼了,但放爆竹的风俗并没有消失,这是因为放爆竹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,娱乐已成为第一需要。这就是民俗,民俗都是与时俱进的。

春节在传承文化方面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。因为春节是一年中的最大节日,因此,它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所起的作用相当大。从饮食上看,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,会将自己家中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。中国是世界饮食文化最发达的国家,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?在缺吃少穿的古代,平时人们是不可能制造出什么饮食大餐的,但春节一到,人们杀猪宰羊,就为饮食文化的大发展,提供一次显露身手的机会。我们春节吃的饺子、粘面饽饽、猪肉炖粉条不都是节日文化的产物吗?春节也是一次服饰文化的大展示,因为就是我们小的时候,一年之中也只有新年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。再从娱乐方面看,劳苦的农民平时哪有机会看戏、打扑克?但过年为这些民间娱乐提供了一次大好时机所以,年节的出现,为一个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,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。

春节守岁的习俗

除夕夜,中国民间有守岁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风俗。

守岁是过年风俗中极富特色的一种祈福形式,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。

守岁,也就是晚上不睡觉,等待新一年的到来。每到除夕三十夜晚,人们吃完年夜饭后,全家老少就会围炉而坐,边吃干货、瓜果,边说古论今、打牌、下棋,通宵不眠,这就是“守岁”。据传,守岁的风俗早在晋代就已十分流行。

为什么要守岁呢?一些民俗学家认为,中国古代的“岁”与“年”相通用,岁即是年,守岁即守年,而年代表“谷熟也”,从这个角度讲,守岁代表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和对丰年的期盼。

子夜时分,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,鞭炮声、欢笑声、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,交织在一起,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、欢乐祥和的景象。孩子们此时最期待,也最兴奋,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,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“压岁钱”。不过,长辈给孩子压岁钱,并不一定是在子夜时分。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,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,等大家都吃完了,由长辈发给晚辈压岁钱,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,好好做人;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,放在他们的枕头下;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,高呼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新年快乐,列队跪拜,而后伸手要红包,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,一齐跑到床沿,大嚷特嚷:“压岁钱,压岁钱!”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,故作小气,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,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,大家抢掠一空,才呼啸而散。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,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。过年给压岁钱,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,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,远离晦气和灾难。

此外,除夕夜,我国有些地区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,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,攒成一捆,谓之“聚宝盆”。然后,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,以“碎”谐“岁”,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,祝愿家道兴旺,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。

相关推荐

69616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