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博安卓-亚博竞彩下载 > 民俗百科 > 上下五千年 >

中国姓氏起源由来介绍-亚博安卓

| 柏鸿

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,是基于“天道”的原始宗教崇拜、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。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。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。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下中国姓氏起源由来。

中国姓氏起源由来

中国姓氏起源由来

在上古三代,姓和氏不是一码事。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。从汉代开始,姓氏混而为一。现 代我们中国人的姓,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。考其来历,大致可分为12种类别:

1)以姓为氏。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,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 氏。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,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。如:姬、姜、姒、姚等。

2)以国名为氏。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:齐、鲁、晋、宋、郑、吴、越、 秦、楚、卫、韩、赵、魏、燕、陈、蔡、曹、胡、许等,皆成为今天常见姓。

3)以邑名氏。邑即采邑,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。其后代或 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`人有的便继之为氏。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(今河北省临漳县西),岔生后代便姓苏。据统计,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。一些复姓 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,至今已不复存在。

4)以乡、亭之名为氏。这类情况不多,今日常见姓有裴、陆、阎、郝、欧阳等。

5)以居住地为姓。这类姓氏中,复姓较多,一般都带邱、门、乡、闾、里、野、官等字, 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。

6)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。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,据统计有五六百个,其中复姓近200 个。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,其后代以林性传世。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,字皇父,其孙以祖父字为氏,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。

7)以次第为氏。一家一族,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,如老大曰伯或孟,老二曰仲,老三曰 叔,老四曰季等。后代相沿为氏,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。但也有例外。鲁庄公之弟庄父、排行老二,本为仲氏、仲孙氏,因他有弑君之罪,后代便改姓孟,或姓孟 孙。

8)以官职为氏。如司徒、司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等。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,丹从字义 上看,也可以分辨出来,如籍、谏、库、仓、军、厨等。

9)以技艺为氏。如巫、卜、陶、匠、屠等。

10)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。

11)以谥号为氏。

12)因赐姓、避讳而改姓。

中国姓氏起源由来

中国事世界上姓氏发生最早的国度之一,姓氏的来源要追溯到远远的神话传说时期,清人顾炎武《日知录》上说:“言姓者,本于五帝,见于年龄者,得二十有二……自战 国以下之人,以氏为姓,而五帝以来之姓亡矣。”分析顾氏的这段话,至少可以解释以下三点问题

(1)姓,起源于五帝。如《史记。五帝本纪》中有云:“自黄帝至舜、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帝明德,故黄帝为有熊,颛顼为高阳,帝喾为高辛,帝尧为陶唐,帝舜为有虞。帝禹为夏后而别氏,姓姒氏。契为商,姓子氏。弃为周,姓姬氏。”

(2)早期的姓,只有22个。从“姓”字组成看,是由“女”与“生”构成,会心兼形声。《说文》云:“姓,人所生也。”段注云:“因生认为姓。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,因认为姓黄帝母居姬水,因认为姓舜母居姚虚,因以为姓是也。感天而生者母也,故姓从女生会心。”由是可知,“姓”是从母系社会开端,它是母权社会的产物。

(3)氏涌现于姓之后,“自战国以下之人,以氏为姓”。这个变更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标记。《史记。五帝本纪》集解引郑玄注云:“姓者,所以位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,所以别子孙之所出。”以此阐明姓与氏之间的区别。后代男子称氏,女子称姓,贵者有氏,贱者无氏,形成一种制度,直到秦同一中国以后才逐渐将姓氏“合二而一”了。

凡是学过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,中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,始终维系着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。在姓名制度方面,从东汉到唐中期倡行门阀制度,将姓分为国姓、郡姓、州姓、县姓等高下不同的“姓”级别。例如,唐朝天子姓李,李是国姓,最高尚,一些人以赐姓李为光荣。这种以国姓为荣的影响,一直到近现代还在某些人脑筋中萦迥着,自视为“高尚”的本钱。宋朝以后,科举制度取代了门阀制度,姓氏等级逐渐失去了它的社会位置。

如今,人们的姓氏既无高下之别,也无贵贱之分,真正成为一种“差别”人的“符号”了。中国人的姓毕竟有多少,至今还难于说出个准确的数字。据《中华姓府》的统计,从古至今多达6363个,其中单姓3730个,复姓2498个,三个字的姓127个,四个字的姓有6个,五个字的姓2个4.这些姓是经过五千余年的发展逐渐积聚起来的,每个姓都有其起源,都有一篇美好的故事可陈述。

例如,齐、鲁、宋、卫四姓,是以国为姓,而瑕丘、苗、旗思、高堂则是以地名为姓。又如,司马、司徒、司寇、司空等是以官为姓,王、公、伯、爵、侯等是以爵为姓。

再如,城、郭、园、池等是以居地为姓。此外,有些人是以名、号、事、谥为姓,或是以简化古氏、数字为姓。假如将上面的姓氏起源略加分类,中国人(主要是汉族)的姓至少可分为十二、三大类,尽不止《百家姓》上所列的“百姓”。由此可见,中国人的姓不仅数目大,而且起源也十分庞杂,充足体现了中华民族疆域广阔、人口众多的风度。

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中国姓氏起源及发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姓氏是种深富文化传统内蕴的特殊社会现象,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,它由家族血缘关系、精神纽带和文化传承标志,演变为单纯的个人符号。
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。早在传说中的炎帝、黄帝之时,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姓和氏。至今,我国有姓氏的历史已有数千年,有人统计,在历代文献中,姓氏有5662个,其中单姓3484个,复姓2032个,三字姓146个。姓产生于母系社会,在姓出现之初,它只是代表一个母系群体的“公名”,其最方便的来源之一就是群体最熟悉的地名。如黄帝的姬姓来源于其氏族居住区内的姬水,炎帝的姜姓来源于姜水,虞舜居住在姚山,便以姚为姓。群体崇拜的图腾的名称是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。

中国姓氏起源由来

上古时代,人们对自身的起源缺乏理性认识,也不能合理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,于是就把某一自然现象(如鸟兽、林木、土石、雷电等)当作本氏族的祖先。氏是从姓衍生出来的氏族分支,产生于父系社会。周朝实行分封制和“赐姓命氏”,产生了大量的氏。

在上古时代,姓与氏既有联系,又有区别。正如《通鉴外纪》所说:“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,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。”“姓”的概念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,原本就是氏族的族称,其主要作用在于“明血缘”和“别婚姻”,是全体氏族成员与生俱来终生使用的。“氏”是姓所衍生的氏族分支,并在宗法社会中成为贵族男子用以显示宗法身份的专称,其主要作用在于“别贵贱”,随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而变化。

南宋郑樵《通志•氏族略》说:“三代之前,姓氏分而为二,男子称氏,妇人称姓。氏所以别贵贱,贵者有氏,贱者有名无氏。……姓所以别婚姻,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;氏同姓不同者,婚姻可通;姓同氏不同者,婚姻不可通。

三代之后,姓氏合而为一。”在先秦时期,姓氏只属于周天子、诸侯国君、大夫和士阶层,奴隶们是不配享有氏称的。只是后来随着部分奴隶逐渐获得人身自由,才有了以专业技术为氏的权利。这种具有等级制的规定,使姓氏本身带有了高低贵贱的色彩。

先秦的姓氏,和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,贵族有姓氏,一般平民和奴隶则只有名字。商代时,只有贵族才称姓,因而最初所谓“百姓”指的是全体贵族。周代贵族之中,女子称姓,以别婚姻;男子称氏,以明贵贱。战国时期,社会动荡,公子王孙有不少沦为平民,以氏作为“别贵贱”也就失去了现实的依据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推行郡县制和户籍制,阶级地缘政治代替了氏族血缘政治,姓与氏合向为一。

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,今天的汉族是以华夏民族为主体,与各兄弟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。自汉朝以来,汉族姓氏种类的数目从西汉初的1800多种增加到明末的2200多种,再增加到清代道光年间的2800多种。姓氏的增加见证了我国历史上汉民族与周边民族的大融合。

历史上,姓氏有时因为种种原因而改变。为表恩宠和奖惩,皇帝有时赐姓给臣子,有时是赐国姓,有时赐别姓,也有时因惩罚而赐恶姓。

另外,有的为了家族的生存而被迫改姓,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受宫刑,他的两个儿子为避免祸患,改姓后隐居乡里。哥哥司马临在“司马”之“马”字前加两点,改姓“冯”,弟弟司马观在“司”字左边加一竖,改姓“同”,为避讳而改姓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。姓氏的改变,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无上权威。炎黄子孙以传说中的黄帝和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,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认为,天下同姓,天下一家,炎黄子孙,根同一系,本出一源,说明了整个中华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。

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姓和氏明血缘、别贵贱的功能日趋淡化,加上近代以后民主、科学的观念月益深入人心,姓氏也就变成了单纯的个人符号。

相关推荐

23260
网站地图